您好,欢迎访问球盟会·(中国)-官方网站!

优质环保原料

更环保更安全

施工保障

流程严谨、匠心工艺

使用年限

高出平均寿命30%

全国咨询热线

0317-2917101

企业新闻
您的位置: 球盟会 > 新闻动态 > 企业新闻

新闻动态

联系我们

地址:山东省潍坊市青州市黄楼街道办事处敖于店

咨询热线:

0317-2917101

15806488000

业余跑者参加场地赛要不要穿钉鞋?

发布时间:2024-08-18 03:30:34人气:

  业余跑者参加场地赛要不要穿钉鞋?在国内路跑异常火热的同时,田径场的塑胶跑道也并没有受到冷落。在很多地方,各种在田径场内进行的5000米测试赛、2公里接力赛之类的活动也在遍地开花。这些比赛距离说长不长,说短也不短;速度虽然不及百米冲刺,但是比马拉松要快得多。由于塑胶跑道是可以穿钉鞋的(公路跑不可能穿钉鞋),这也自然有了“到底穿不穿钉鞋”的纠结,特别是对于水平较高的业余跑者。

  一、是在腿支撑地面的这个瞬间,身体重心向前倾,前倾的重心会使重力的作用线在支撑腿之前,对身体产生水平方向向前的一个分力;

  二球盟会网页登录入口、是躯干、腿部共同发力后蹬,送髋、蹬伸、脚掌扒地,每一次“支撑动作”的过渡切换,就形成了连续向前奔跑的动作;

  其中前两种作用的结果就是作用在鞋底的后蹬力,而鞋底的摩擦力是与后蹬力相平衡的反作用力,使跑者能处在一个匀速运动的平衡状态。

  理想的跑步状态,是鞋子落到地面、然后从原处蹬离地面。但是普通的平底胶鞋、公路跑鞋,在落地到蹬离地面的过程中,与地面可能会存在相对滑动(只是这个滑动距离非常微小,视觉上看不出来),这个摩擦的过程会把蹬地动作中的机械能转化为热能耗散掉,也就产生了一定的能量损失。相对滑动的距离越长,这个损失就越大。

  这里存在一个摩擦力的极限值。当后蹬力达到这个极限值,就会产生相对滑动。而且,它也是后蹬力的上限,当你更加努力后蹬时,只会增加鞋底的滑动和体能损耗,摩擦力还是保持在这个极限值。

  如果鞋底或地面越粗糙,那么摩擦力的极限值也越大,后蹬力即使增长到很大也不会触及“上限”,不会产生相对滑动,也就是所谓的“抓地力”比较好。

  对于钉鞋来说,钉子直接扎进跑道中,鞋底与地面的相对滑动基本为零,这属于最理想的摩擦状态,或者说 “极限摩擦力”是无穷大的,这就为更大的后蹬力、更快的速度提供了一个外在条件的保障。

  对于短跑比赛来说,无论业余还是专业选手,速度都非常快,每一步的蹬地力量也非常大,所以无论业余还是专业短跑比赛,选手们基本上是清一色穿着钉鞋。

  专业的场地中长跑比赛中,钉鞋也基本是运动员的统一战靴。因为专业长跑比赛速度也相当快,以男子五千、一万米为例,国内专业比赛每圈耗时基本在67-72秒左右。世界级的黑人高手还会更快,每圈接近1分整,最后一圈冲刺经常跑到52、53秒,这个速度已经超过了大多数业余跑者的短跑水平。所以穿钉鞋也就不奇怪了。

  那么,为什么钉鞋不是业余长跑爱好者的常备之物呢?因为大多数业余跑者全力跑5000米、10000米的速度,只相当于专业运动员做准备活动和放松活动的配速,还远远达不到那种“需要超强抓地力”的程度。所以在业余长跑爱好者中,钉鞋还是属于稀奇品。很多业余跑者,特别是学生时代没有接触过田径运动的“大器晚成”者,甚至没见过钉鞋长什么样子。

  这里要提醒一下,短跑(400米及以下)和中长跑(800-10000米)钉鞋是有区别的,中长跑钉鞋一般鞋底更平(前掌没有那么翘),中底更软、易弯折,鞋钉数目更少(一般为六颗)。鞋钉分布上,中长跑鞋最后面一排的正中间(最靠近脚心的位置)没有钉子。

  那有的业余跑友又要问了:“我虽然速度不快,也没必要穿钉鞋,但是穿了钉鞋以后抓地效果更好,不是锦上添花吗?”。

  在同样的技术动作风格下,速度越快,需要的蹬地推进力和地面摩擦力才会越大。如果没有一定的速度,蹬地力不是很大,加上节奏和动作比较慢,钉子扎进跑道、拔出跑道的时间都比较长,这个抓地过程就变成一种多余的动作,既增加了能量损失,也会引起“刹车效应”,成为你前进的阻力。这样钉鞋不仅没有锦上添花,反而画蛇添足。

  钉鞋强大的抓地力也传递到脚、踝、小腿,增加了这些部位的负荷,如果这些部位的肌肉力量或承受能力不足,更容易造成跟腱拉伤、小腿肌肉拉伤、骨膜炎、足底筋膜炎等损伤。

  而且钉鞋为了追求轻量(也是高速度的要求),鞋底(特别是后跟)都又薄又硬,缓冲与保护功能几乎为零,这就对技术动作、核心力量与某些小肌群力量提出了更高要求。如果力量不足或技术不好(比如脚跟重重着地),自身的缓冲能力很差,钉鞋就会比普通跑鞋带来更大的伤害。另外有些跑者跨大步、落地点在重心前方,造成刹车效应,如果穿上钉鞋,强大的抓地力会将刹车效应放大、升级,后果可想而知。

  真正的推进力,还是前倾、后蹬与动作切换(步频)。或者说,摩擦力是一个力量传递的“中间者”。对于水平较低的“菜鸟”,特别是如果技术不好、不会借力(借助重心前倾的分力、原有速度的惯性),或者后蹬、摆腿无力,那么穿上钉鞋后可能抓地力这个“传递者”绰绰有余,但前进动力的源头不足,身体就不能更快地向前跑动。所以“菜鸟”不扎实训练,只想靠钉鞋来提高成绩,是明显行不通的。

  当业余跑者纠结是否穿钉鞋,主要考虑两点:首先,是运动项目和自身水平(速度)、第二,是身体素质和技术动作。如果你水平不高、速度比较慢,可能800米都不需要钉鞋;如果你的5000米已经达到或接近国家二级运动员的水平,那么钉鞋一般可以成为你5000米PB的助推器; 如果你身体素质特别差、技术动作存在明显问题,那么还是要先穿着普通胶鞋比赛,而且平时还要扎实训练、改进技术、打好基本功,日后才有能力驾驭钉鞋。

  最后,提醒业余跑者,特别是水平较高者,虽然比赛可以穿钉鞋,但是在平时训练中还是少穿钉鞋为宜。赛前一周左右穿一两次适应即可,这也是我们98跑精英学员的训练理念之一,不仅减少受伤风险,还一定程度上优化了技术(在高速奔跑时不过度依靠特别大的蹬地、抓地力,而是轻快地完成每一步)。特别是冬训期间基本不要穿钉鞋,因为冬天气温低,冬训期的训练主要是大量中低强度的有氧跑,而间歇跑等无氧训练也是量比较大、强度不大,在速度不快时没必要穿钉鞋。而且由于温度低、跑道比较硬,穿上钉鞋以后大大增加了受伤风险。

推荐资讯